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健康 >> 文章正文

四川话一票成了普通话?粤语输普通话一票了吗?

发布于:2021-02-04 被浏览:6270次

较真要点:

在近代史上,四川话、粤语或任何其他方言“一票短”都没有被选为国音或普通话。无论是“老国音”、“新国音”还是“普通话”,都是直接用北京音作为基本音,没有召集全世界的代表投票。

查证者:启风丨历史专栏作者

网上一直有两句关于普通话的说法。一个是四川话一票成为普通话,一个是粤语一票失去国语。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无中生有。

投票定“国音”

中国第一次试图确定“国家声音”是在1913年。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制定了《读音统一会章程》,成立了语音统一协会筹备处,并聘请了吴志辉担任主任。

照片:吴志辉

根据章程,成员包括两类,一类是教育部聘请的专家和部长,另一类是各地选派的代表,每个省2人;蒙古和西藏各1人;1名华侨代表。入选成员必须符合“精通音韵”、“申通小学”、“一门或多门外语流利”、“精通多种方言”四项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教育部已确认80名成员,其中教育部聘用30多名,部长10多名,其他为省级代表。会员最多的是江苏,17人;其次是浙江籍,有9人;排名第三的是直隶籍,8人。至于广东、四川成员,前者有4人,其中华侨代表1人;后者由三人组成,包括蒙古和西藏事务局任命的一名代表。

图片: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会员

1913年2月,语音统一会议召开时,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只有44人,约占全体成员的一半。因为没有留下参会人员名单,所以现在无法详细分析他们的籍贯分布,只知道在参会人员中,江浙会员最多,人数肯定比广东、四川省高。会上当选的议长吴志辉来自江苏(29票),副议长王照来自直隶(5票)。后来,他们为南音和尹蓓的问题激烈争吵。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审核国音”,即由在场的委员逐字表决,选出每个汉字的国音。当时大多数人都同意以普通话的发音作为讨论的基础。用语言学家黎锦熙的话来说,普通话是“全国使用了几百年的阅读的正字法发音”,在所有方言中,京音是普通话发音最多的一种。结果,以王照为首的北方成员要求将北京定为全国之声。

吴志辉等江浙委员认为,浊音和入声同等重要,没有浊音,古汉语书中的音韵就会“一扫而空”。他们主张用浊音和入声修改北京语音,使之成为更完美的国音。

图片:《国音字典》汉字读音标注“音标”。除了语音统一会议批准的6500多个单词外,吴志辉又增加了6000多个单词

在江浙一带成员多的情况下,无论各省人数多少,北方成员在考察每个字的国音时只能投一票。这个提案后来通过了,在此基础上,6500多字的全国之声被投票审查。

随后,会议结果被汇编成一本书,名为《国音字典》。这些字的读音以北京音为主,保留浊音和入声,兼顾南北官声,称为“老国音”。

“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作为标

准音

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又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以张一麐为会长,袁希涛、吴稚晖为会长,会员有黎锦熙、胡适、周作人、林语堂等172人。1924年,针对当时的国音与京音之争,国语统一筹备会着手增修《国音字典》,决定以北京音为标准,确立“新国音”。相比于十年前的“老国音”,“新国音”取消了一些声母及入声等,更容易在全国推广。

国民政府成立后,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吴稚晖出任会长,钱玄同、黎锦熙等7人为常务委员,蔡元培、胡适等31人为委员。1932年,该会在颁布的《国音常用字汇》序言中明确,“新国音”以“现代的北平音系”为标准,不需要字字遵循土音。1935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名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主持推广“新国音”。

摘自《普通话难字正音表》,湖北省教育厅普通话推广处编,1956年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国音”的地位已不可撼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将汉族的共同语言定名为“普通话”。所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随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点,因此滦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普通话之乡”。

图:滦平的“普通话之乡”碑

从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后,之前中国历届政府在确定国音或普通话时,都是直接将北京音作为基础音,而未再召集各地代表开会投票。

总而言之,近代史上不存在四川话、广东话,或其他任何一种方言“差一票”当选国音或普通话的情况。

点击腾讯新闻APP搜索框,查看【较真榜】,每日最热辟谣科普一网打尽。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标签: 国音 普通话 会员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