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健康 >> 文章正文

雷神山红区最后一个重症监护室主任彭智勇:世界上只要有病例 抗疫就不能放松

发布于:2020-12-31 被浏览:3414次

4月15日,雷神山医院正式关闭

12月26日,彭智勇“重返”雷神山医院。这是彭智勇在4月15日新冠肺炎临时医院关闭后的第一次“重访”。

当天,近百名疫情期间支持湖北的危重专家学者回到武汉。除了作为“主人”参观新冠肺炎防治肺炎专题展览外,彭智勇还充当临时“向导”,带他们参观修复后的城市街道,品尝当地美食。

2020年1月6日,武大中南医院本部接到首例新冠肺炎肺炎病例。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彭智勇始终坚持治疗一线;2月8日,武大中南医院接手雷神山医院,彭智勇带领170多名医护人员到医院负责两个ICU的建设;4月15日,已收治近180名危重患者的雷神山医院关闭。

彭智勇和他的团队是最后一批留在雷神山红区的医务人员。

对于过去的2020年,彭智勇说他不想回头,“不想去想那些不好的事情”对于2021年,彭智勇充满希望。他想说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当时最好的决断:“必须完全隔离”

中南医院是武汉第一家向新冠肺炎肺炎患者开放的医院。

一年后,与红星记者的会面再次让彭智勇想起2020年除夕在重症监护室值班的情景。那几天是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几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一夜之间宣布关闭城市,医疗系统几乎被挤兑瘫痪。

重症监护室里躺着16个病人。除夕的晚餐是两肉一菜加一个煎蛋的盒饭。零点来临时,彭智勇带着13名医护人员和在场的媒体记者互祝“新年快乐”。

2020年1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除夕夜重症监护室基于新华社

彭智勇仍然记得,自从1月6日接收第一个病人以来,他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很长时间没有休息。“那时候没有白天黑夜的感觉,也不知道月份的日期。”

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彭智勇,29岁时在国内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担任领导。在2015年7月从重症医学的发源地匹兹堡返回之前,彭智勇在美国接受了重症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系统培训。

2003年非典爆发时,彭智勇正在香港参与会诊和抢救许多危重病人。2016年禽流感爆发时,他负责抢救危重病人。由于这些经历,1月6日第一例病例的症状引起了彭智勇的警惕。

彭智勇决定隔离病人。起初,他想把病人隔离在一个房间里。然后他认为在非典的情况下,这种隔离是无效的,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必须彻底隔离。”。

由于当时还不清楚SARS-CoV-2是否是“人传人”,彭智勇只能提醒医护人员注意防护,另一方面,他必须告诉医院领导“真相”。彭智勇选择通过电话向主管副总裁和其他领导汇报。

“一定要快!”由于呼吸困难、严重低氧血症,无法维持常规呼吸支持治疗,必须将患者转入ICU进行高级呼吸支持。ICU病房的16个病人全部清空是必要的。彭智勇带领手下在一天内完成了隔离病房的改造。1月7日,转到多家医院的患者顺利入住隔离病房。

彭智勇很高兴他当时做出了最好的决定,“非常及时”。如果你不这样做,“其他所有病人都会被感染,我们的医务人员也会被感染。”

彭智勇非常感谢医院领导当时采纳了自己的意见,“救了那些病人,也救了我们的同事。”医院也及时准备了大量防护材料,因为他的意见很明确,“非常到位”。

2月8日,武大中南医院接管雷神山医院地图《湖北日报》

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在“抗疫”第一线的150多个昼夜中,彭智勇和他的团队在武汉新冠肺炎建立了第一批重症肺炎隔离病房,并首次成功运用人工心肺技术救治重症患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带领团队承担了中南医院和武汉大学雷神山医院的重症监护隔离病房,前后救治重症患者150余例,80%的危重患者从危险转为安全。将近20名危重病人使用了ECMO这种终极手段,其中一半最终逃脱。

回顾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一切,彭智勇说,由于早期决策和适当的保护,他最自豪的是,他的200多名同事从头到尾没有一个被感染。

“我们走在最前列,坚持的时间最长。当我们经历了那些磨难和磨难,没有一个人被感染,这是非常困难的。”

一年随访,康复者最突出的是“心理问题”

2020年4月,随着雷神山医院的关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病房的危重患者已接近清场。有的直接出院,有的转到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彭智勇和他的团队的重点也转向了重症监护室的日常工作,但“抗疫”并没有结束,对100名危重患者的随访工作持续了一年。

随访指标包括肺功能、免疫系统等身体功能、抗体状态、心理状态。以三个月为一个阶段,至今已进行了两个阶段。说起后续结果,彭智勇不容易。

为了便于识别,同事们在隔离服上写下了彭智勇的名字。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介绍,

这100名康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岁。“所有住过ICU的患者都在ICU进行过通气,包括插管和无创呼吸机,大部分同时患有基础疾病。”彭智勇说,经过两次随访,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与我们的预期相似”

7月,第一阶段后续工作完成。彭智勇发现,90%的危重病人的肺功能仍然受到损害;病人的免疫系统还没有恢复正常。

第二次随访的结果是,“半年数据比三个月数据好很多。”大部分康复患者的体力都在改善,肺弥散功能已经恢复到病前的80%。“有些病人三个月前还在吸氧,现在不需要吸氧了。”

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彭智勇试图避免使用激素。"非典后股骨头坏死之类的后遗症基本不存在."

经过两次随访结果,真正让彭智勇担心的是对认知的误解。有些患者觉得自己被家人嫌弃,被同事朋友社会嫌弃。“这个问题相当突出。”

“唯一没有改善的是被平反者的精神状态,比原来的比例没有降低。”根据彭智勇的说法,30%的康复者患有抑郁症。有些人甚至有自杀倾向。这些康复的病人还没有从病人的状态中走出来,一直担心自己会从太阳底下恢复过来。

150多个昼夜,彭智勇坚持把“长江云”放在抗疫的第一线

彭智勇说,在这些康复的病人中,一定比例的抗体确实消失了。“大多数人在六个月后仍然有抗体,很少有人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被再次感染。”

康复病人的随访在医院进行,彭智勇每次都会亲自到场。在谈话过程中,他会不断安慰病人。身体机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只要保护到位,反复感染的可能性很低。

但最令彭智勇遗憾的是,经过两轮随访,只有70%的康复患者愿意继续接受随访,相当一部分康复患者或多或少会有羞愧感。“我已经不愿意联系医生了,电话联系不上。”

彭智勇想通过媒体告诉所有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你健康安全,没有心理障碍,和家人朋友相处正常。”同时,他还呼吁社会给这些康复的病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无死角管理成就抗疫,散发病例要搞清来龙去脉

12月27日下午,彭智勇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号楼三楼参加了两次视频会议,并抽出时间指导博士论文。晚上七点半,他冒雨赶到武汉大学医学院废弃的学生食堂。匆匆吃完一碗米粉后,彭智勇匆匆回到办公室,准备第二天晚上接受电视媒体的在线采访。

彭智勇根据红星新闻为学生指导博士论文

2020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彭智勇在3个月内参加了100多个视频会议。彭智勇说,到4月底,美国至少有50家医院与他联系。

彭智勇仍然记得2020年3月中旬的一次在线视频交流会议。与会人员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等顶尖医学院的科学家,美国100多家顶尖医院的ICU主任、呼吸科主任、传染科主任和院长,美国十几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美国参议院前多数党领袖、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等。共有近300人。

彭智勇是三位讲学的中国医生之一。他在一线救治危重病人的经历,是中美民间组织大会的重要主题。会议当天,美国确诊人数猛增:确诊2240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与美国同行交流抗疫经验。根据武汉大学的网站,左下角是彭智勇

早在2月初,包括彭智勇在内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家就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网上发表了论文《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论文由彭智勇与中南医院传染病科和急救中心合作完成。据他说,这篇论文的引用次数目前在世界相关论文中排名第二。

彭智勇一直密切关注全世界新冠肺炎肺炎的发展。“疫情在全球蔓延这么久,情况如此复杂,超出我的预期,无法控制。”

12月20日,为了防止变异病毒的传播,英国对大部分城市实施了最高级别的封锁。彭智勇认为仅仅封锁这座城市是不够的,它在国内必须是真正孤立的。隔离后还有后续的问题,要及时“带走”感染者,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月7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网上发表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队的一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

作为经历过武汉“抗疫”全过程的一线医护人员,彭智勇曾向媒体总结,切断传染源,单靠医院是做不到的,传染病的防治需要行政力量的强力干预。

他回忆说,武汉最初采取的是居家隔离的模式,但很快发现无法切断传染链,于是开始严格封锁,后来建了收容所医院。3、4月份,武汉新增病例数大幅下降,原因是“管理无死角”。

“当时的管理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但这是必须的。”彭智勇说,像国外目前的情况一样,基本上,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普遍接种疫苗。

对于目前国内分布的案件,彭智勇认为有必要搞清楚来龙去脉,相关人员必须跟踪隔离。“你从哪里来,一定要想清楚。”

“疫苗如果能管三个月,就可以解决问题”

彭智勇说,虽然武汉在“抗疫”上取得了巨大胜利,但疫情防控的弦从未放松过。据他说,在他所在的中南医院,医护人员每两周要检查一次,医院已经做好了应急准备,一直在做应急演练。“年初不可能有这种情况,有防控经验。”

即将到来的春节,在彭智勇看来,是疫情防控的重要节点。他建议“不流就尽量不流。”

武汉“抗疫”结束后,彭智勇的日常锻炼主要是快走,他最喜欢的游泳也停止了。"健身场所也很拥挤,风险很大."

今年2月,彭智勇的团队进行了一项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肺炎的临床试验

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彭智勇不允许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好像他一直在吃维生素c片。当疫情在武汉肆虐时,他告诉所有去中南医院的记者服用维生素C片进行预防。

他不想回忆2002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情。唯一让他不高兴的是许多朋友向他求助。"当时,病房太紧张了,无法帮助他们。"有朋友的亲戚最终因病去世。一年后,他说他仍然不知道如何解释和面对他们。“这是一个我绕不过去的结。”

对于2021年,彭智勇充满希望。“疫苗已经研制出来了。只要能给我们三个月时间,没有新的病例,我们就能解决问题。”

红星记者王振华蓝蓝来自湖北武汉

编辑张勋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

标签: 医院 中南 重症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