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育儿 >> 文章正文

Crystal拒绝女儿攀比购物:父母该如何应对攀比心理?

发布于:2020-12-20 被浏览:4281次

作者:奥特曼打怪物(爸爸妈妈的进化大师)

近日,一段演员Crystal与女儿相处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视频里,女儿要了两把瑞士军刀,因为其他孩子也有。作为母亲,Crystal直接拒绝了女儿的要求。

然后认真的告诉我女儿:你需要买东西,不要和别人比,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和你无关。你今天自己赚钱了吗?还是尽力了?

正确的育儿观吸引了众多网友的赞誉。

所谓攀比心理是消费心理的一种,是指脱离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畸形消费心理。

这种心理会对处于成长早期的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让孩子在衣食住行上处处与人攀比。

长此以往,孩子会滋生虚荣心,玩东西,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攀比心理。

小孩在幼年时期,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金钱没有多少概念,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让孩子明白赚钱不容易,学会感恩

前段时间,河南许昌一个12岁的学生,靠卖废品,攒了一万多块钱,做了个热搜。

小男孩目前六年级,家里有个十岁的弟弟。他们和母亲住在一起。

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从四五岁开始就开始学习做家务,业余时间帮妈妈做饭拖地洗衣服。

男孩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妈妈和哥哥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是班上最好的学术大师之一。由于成绩突出,他获得了一万多元的奖学金。

业余时间,他会捡废品,卖钱。他从小学就一直坚持。每次攒够钱,他都会去银行存钱。

生活也很节俭,不浪费食物。今天,他正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这并非鼓动孩子小小年纪出去赚钱。而是让孩子在赚钱过程中,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感恩父母的艰难和辛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孩子更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每一分钱。

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我的朋友王政在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照顾孩子。

十岁的优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人照顾。老人非常爱他们的孩子,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前两天朋友急着给我打电话,说他在悠闲的玩游戏,在他的卡里买了两万件游戏装备。急着问我有没有解决办法。

后来我陪她联系游戏公司客服,最后退了1.8万。经过这件事,我的朋友们意识到,无论他们有多忙,都不应该忽视孩子的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五岁以前,对金钱几乎没有认知。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的话,孩子会为不断满足自己贪玩娱乐的欲望,一步一步陷入虚荣心的漩涡中,甚至烧完父母的血汗钱。

为什么孩子要“比较”,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己

导致孩子的心理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孩子对一切事情缺乏认知,容易被身边的人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83%的成年人在童年时与他人比较,65%的人从童年到成年都与他人保持一致。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看到朋友有了新书包,小女儿们穿了漂亮的新裙子,同学们有了新刷子,都会羡慕不已。

面对孩子这样的要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变坏了。其实,孩子期望拥有和别人一样的东西,从而在集体中获得认同感,建立自信。

其次,父母溺爱孩子,以为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就是爱孩子。

有学者比较了上海父母和日本父母的育儿方式。

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上海父母更重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认为爱孩子意味着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相反,日本父母注重尊重和理解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随着家庭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很多父母给孩子想要的一切,滋生了他们的虚荣心。

最后,父母本身就爱攀比,事事都想占上风。

金星说:孩子很单纯,只知道天气冷的时候需要穿衣服。如果大人不说,孩子完全没有品牌意识,孩子穿名牌,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朋友家是拆迁户。每次一起吃饭都被名牌遮着,怕别人看不到。我总是故意提高嗓门说这个哪里买的,几千个。

受夫妻影响,只有八岁的孩子,在学校看到好的东西,才会回家让父母买个好点的,带到学校到处给别人炫耀。

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的攀比心理,都是无意识的对于大人行为的模仿。

很多父母也是满脑子工作、工资、衣着的攀比。处处透露出高人一等,不落人后的气势。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

1、正确引导,“攀比心”也可助力孩子成长

戴维迈尔斯曾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说过:如果你想要幸福,你必须学会比较。学习正确的比较方式,对于孩子的自尊和幸福非常重要。

当孩子们互相比较时,他们会有竞争意识。

这时候父母就抓住了孩子向上的心理,把孩子在消费、衣食等方面的攀比转化为孩子在学习、耐力、坚韧、良好习惯等方面的竞争意识。

并且做好记录,比如和上个月相比,孩子有进步,家长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从长远来看会形成进步链的良性循环。

2、父母不过分溺爱独生子女,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你的孩子受苦吗?这个方法很听话。

小s参加了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女儿爱丽想要一件1000元左右的衣服。

她很认真的告诉女儿:那个服装品牌很有名,很贵。你才十三岁。你为什么穿这么贵的衣服?

1000多块钱对小S来说不值一提,但她要让孩子知道,不能过早的充满虚荣心。

所谓“穷养”,就是让孩子早点明白赚钱不易,不会被虚荣心吞噬,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丰富”更多的是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更好的认识世界。

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满足。超出合理范畴,一定不能一味满足,有耐心的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满足孩子的原因。

3、父母不进行攀比,为孩子做好榜样

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简而言之,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亲自示范,听和听。

知乎有网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会公开我的家庭这个月赚了多少钱,他们花了多少钱,他们存了多少钱。

父母告诉他,“只要你不吝啬你的阅读费用,就好好学习。不过其他的东西都可以用,不要浪费钱。”

八岁那年,我妈每个月都和他记账。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亲穿了五年的羽绒服。在父母的影响下,他养成了存钱的习惯。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为人父母,做好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关于作者:奥特曼打怪兽,是Rich Books专栏作家,Rich Books写作营学生。他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坚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希望文字能给别人带来力量,面对生活的风浪。本文首先由家长阅读,版权归福叔所有。不允许擅自转载。侵权必须追究。福书2018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标签: 孩子 父母 自己的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