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育儿 >> 文章正文

不听就说800遍?做该做的错误?我无法逃避这些原因

发布于:2021-01-25 被浏览:3336次

周末,我去闺蜜家和被压制的CC玩。

刚到门口,我就听到闺房里小号的声音:

“我说的话到底听没听见!”

我们在门外抖了三次!

一进门,我最好的朋友生气地抱怨:

“我儿子像个聋子。他说他没听见。他说了800遍。他犯的错误仍然存在。又说了几句后,他开始发脾气。每天,他都生他的气。”

的确,面对孩子“总是犯”的错误,肩负“责任感”的父母,总要管上一管。

(1)吃饭的时候不要一直舔手,不卫生,知道吗?

(2)你还记得扔进脏衣服篮的脏衣服吗?

(3)有多少次说这个玻璃杯要小心处理?坏了怎么办?我卡了怎么办?

(4) .

为啥你说了那么多遍,娃依然明知故犯?

01和大脑的发育有关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康纳曼在《快思慢想》中提到【快速思维】和【慢速思维】是两种思维系统。

系统1:快速思维——直觉思维。

系统二:慢思维——代表逻辑思维。

让我们通过一个共同的心理学实验来看看这两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试试看,快速说出以下每个单词的颜色:

你的第一反应是黄、绿、蓝、红。

还是绿蓝红黄?

大多数人快速说出的时候都会是第一个答案。

冷静点,每个人都会找到第二个才是准确答案.

这是大脑的两个系统在竞争。

因为习惯,开头脱口而出的话是快思维系统。

因为任务,反射出来的文字的颜色就是慢思维系统。

孩子的大脑也是如此,他们的思维由这两个系统不由自主地操控着。

而且由于慢思维是由大脑的前额叶控制的,儿童前额叶的发育还不成熟(成年后发育完全),所以儿童反复犯同样的错误一般是受快思维的影响。

也就是说当他的大脑想到什么,就习惯性的去做了,慢想系统来不及去提醒。

以CC为例。前段时间她在梯子上摔断了脚,打了好几天石膏。石膏去掉后,就不完全好了。医生还是让她以休息为主,不要剧烈运动。

这孩子,根本不听,一目了然,从床上跳到地上,坚持不走楼梯,在床上“爬”上爬下。

c爸爸是医生,他更懂得休息的重要性。他害怕她会陷入困境。他不知道他每天谈论她多少次。之后他会停2分钟,过一会儿再开始。

哦,我生爸爸c的气了。

ass="one-p">起初好言相劝,继而批评数落,再控制不住就人身攻击了。

大人为什么这么生气?

因为觉着自己已经把利害讲得十分明白了,孩子也不是2、3岁的小娃娃了,既能听懂,也能判断对错,怎么就非要不听话呢?

其实,就是放飞自我的当下,CC的大脑系统是酱婶滴:哇,要追弟弟,我直接从床上跳下去;呀,想去二层床上拿个玩具,我攀爬上去。

这个时候慢想系统跟不上,就直接欢快地蹦起来了,哪儿还顾得上会不会伤到脚?

如果经常这样,大人就容易因为误认为孩子“屡教不改”而失去耐心。

大人听话,是因为他们具有了完善的、理性思考的能力。但孩子并没有。

所以,留给孩子一些慢想的机会。

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只是当下没有控制住自己,可以提醒,不要责备,不扣帽子。

(1)比如新穿的鞋子就要去踩泥水/坑,可以提醒一下,如果这样去踩了,你最喜欢的小新鞋就会变得怎么样啊?——脏兮兮的。

(2)比如满地的乐高玩完没收拾就去玩橡皮泥了,可以提醒一下,如果这样丢下乐高,这些零件会怎么样?——丢失,下次想玩找不到。

与其立即批评、制止,不如直接提醒,强化正确的做法。

这样还对事不对人,不会把孩子推向另一面。

所以,少用责备的语气,更不要给孩子“扣帽子安罪名”:

(1)新鞋刚穿上就踩泥坑,脏了你自己洗吗?×

(2)不让爬高偏要去爬高,怎么这么不听话,挨了摔你别跟我哭!×

(3)说多少次了把脚敲在桌子上很没有礼貌,你就等着被别人笑话吧。×

以上皆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你在“人身攻击”。

02与大人的期待不匹配

CC越大,我发现我对她的耐心越小。

比如1岁的DD犯错,玩具扔10次,我也能心平气和地纠正,不可以扔哦,要轻轻的,还会耐心的示范。

但5、6岁的CC如果重复犯错,我忍耐度就很低。

对于已经能听懂道理的孩子而言,我们下意识地期待——说几次,孩子就应该能做到了。

如果没有,那就是故意明知故犯。

但事实上,每个孩子本就是在不算试错中成长的。

家庭教育的意义,就是提供一个孩子可以犯错,但是又不会有严重后果的地方,允许孩子不停地试错,然后不停地去改正,最后把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然后进入到社会。

有没有想过,你的有些要求,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已经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上周末C爸回来,我忍不住抱怨,每天出门前嘱咐好CC当日任务,比如写作业、上在线课、练钢琴,开始执行的好好的,结果这周每天都不能完成,她还找各种理由,真气人。

C爸云淡风轻地说道:“她这个年纪,不都这样?”

听他一说,我也豁然开朗,是我不该寄希望于一个6岁的孩子,在无人监督的假期,有足够强大的自律在“与DD疯狂玩耍”和“克服畏难情绪练琴”之间,主动选择后者。

同样的,每天按时刷牙、物品放回原处、玩完玩具收拾也是如此,你道理讲得再明白,孩子也是需要时间练习才能内化为自己的。

那同样的错误,总是重复犯怎么办?

很简单,不要因为说得多不听而动怒,你只需要不带情绪地“重复纠正”和“申明要求”就是。

忘了就提醒,错了就纠正。

就当自己是个木得感情的机器人,每次只需要提示孩子应该做的事:“该刷牙了”、“该收积木了”;

以及不能做的事“不能再看一集了”、“不能再玩5分钟了”……

时刻察觉自己的情绪,情绪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

生气状态下我们多半会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这个时候你是无法"教育"孩子的,不过是发泄而已。

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不要指望着多说几次,孩子自然就听了。

用最清晰的逻辑最简单的表述传达给孩子,他是会听明白的。

不用担心,随着你的监督、他的长大,孩子总有一天会记得那些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03刺激过多引起“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就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孩子犯错时,爸妈多次重复数落,很容易让他陷入: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的心理变化,最后甚至会出现“我偏要这样做”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尤其是,如果孩子发现,就算不听,除了挨一顿数落,你也不会怎样,不疼不痒也无所谓,更是容易生出“虱子多了不咬,帐多了不愁”的心理。

所以想让孩子一说就听,别只过嘴瘾,你得有点行动力。

(1)看电视总是讨价还价?到了规定集数,直接走过去把ipad没收,然后告诉他,说好的2集就2集。

(2)安静的场所总是大声喧哗?直接把娃抱离然后告诉他,这里不能大喊大叫。

如果每次孩子越界你都有所行动,坚持十次、数十次,他就能知道你的底线,不会浪费力气去挑战。

很多时候,他们总是重复做一件错事,是因为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后果”。

养孩子最难得的地方在于——这是一场细水长流的坚定。

不管你再怎么努力施肥灌溉,TA开花成材也需要时间,而不能在朝夕之间。

所以,慢慢来,不要急。

标签: 孩子 你的 系统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