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科技 >> 文章正文

自古造奇迹 百度回归BAT

发布于:2021-01-13 被浏览:3141次

百度这个时候进入整车制造,是个好时机,压力很大。

多年来,一直有这样的争议。百度还是BAT的B吗?

2021年1月11日,百度正式宣布要造一辆车,并且“作为整车厂商进入汽车行业”。

2020年,新能源汽车几乎是尖端技术的唯一出路。特斯拉市值涨了近八倍,马斯克也因此稳定了世界首富的地位;威来汽车、肖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国内新造车力量的表现也相当强劲。

去年底造车消息传出后,百度收盘上涨13.83%,市值回归600亿美元;2021年元旦之后,百度股价一路飙升,市值重回800亿美元的巅峰。

几乎与此同时,业内传出消息,苹果与现代联手打造汽车。虽然现代汽车没有对此做出明确声明,但其股价仍上涨了近20%。

一系列消息让人怀疑资本市场到底是看好“造车”还是看好“百度”。换句话说,仅仅靠官方公告造车,就会让百度重回台面。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

1.“新”气味

百度在官方公告中提到,将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组建智能电动车公司,新公司名为百度汽车公司,将作为汽车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百度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新成立的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主营业务包括智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整个产业链,主要产品为智能电动车。

百度汽车公司独立于母公司系统,保持独立运营;同时,百度以人工智能、阿波罗自动驾驶、小比例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授权汽车公司。

百度的合作伙伴是吉利控股集团,不是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

在百度正式宣布正在造车后,吉利汽车迅速发布公告澄清,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的是控股股东吉利控股,而不是自己。但吉利汽车补充称:“公司不排除与百度寻求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一切皆有可能。

百度是百度汽车公司的控股方,吉利控股集团是合伙人;运营由百度牵头,吉利控股集团负责注资和部分技术。

根据官方公告,下一步,双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的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在智能汽车制造相关领域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吉利庞大的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耗时4年打造,在吉利耗资180亿元。

以此作为新公司产品研发的依据,一方面说明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百度在人工智能、阿波罗自动驾驶、小车、百度地图等汽车智能核心技术上一定会全力以赴。另一方面,百度作为控股方,至少贡献了数百亿。

这个官方公告中的“新”消息在于“车辆制造”。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作为软件服务提供商制造汽车。华为曾公开表示“不造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与吉利的合作不是“新”的。

早在2019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吉利集团负责人李书福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宣布,将在智能网络连接、智能驾驶等AI技术在汽车出行领域的应用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

同时,从吉利博越PRO开始,吉利汽车旗下车型将全部搭载融合小度车载交互系统(GKUI19系统)。

2020年10月,吉利汽车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亿咖通科技,宣布获百度领投的13亿元A轮融资,该公司主要研发汽车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及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

百度与吉利合作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强强联手。

自2017年以来,吉利已经连续4年拿下了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名。即使2020年的疫情曾封锁汽车市场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吉利的销量也达到了132万辆,完成了当年的销售目标。

对于技术,吉利的渴望不亚于百度。

2013年开始,吉利陆续开发出了CMA(中型车)、BMA(小型车)和SEA(智能电动车)架构。这几个架构的开发成本,都在百亿元级别。

百度造车,更不算“新”闻。

淡出互联网第一梯队后,百度持续押注AI赛道,将技术打磨成秘密武器。

到2021年入局整车制造,百度已经在智能化出行领域深耕了 8 年。

2.布局

2017年,国内互联网巨头谈“车”色变,贾跃亭远走美国,李彦宏把车子“开”上五环,还为此被开了罚单。

几年后回过头来看,两件曾经的笑谈,深深改变了汽车行业。

2017年7月,李彦宏乘坐红色无人驾驶汽车开上北京五环参加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行驶过程中,无人车并线时轧过实线车道线,这在交规中属于违章行为,李彦宏吃到国内无人驾驶的首张罚单。

同年11月,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无人驾驶罚单已经来了,无人车量产还会远吗?”

那是百度All in AI的一年,在AI开发者大会之前,百度已经正式对外发布Apollo计划,旨在以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合作为中心的生态体系,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当时,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已经有6000多个开发者在使用,其中有1700多个合作伙伴加入了阿波罗的项目,也有超过100个合作伙伴申请获取Apollo的开放数据。

但技术没有落地,无人驾驶在很多人眼里都只是噱头。有句话说得好,“人们经常高估一项技术1年内的发展,却又低估了它10年内的发展。”

但吃过罚单的李彦宏信心满满:“2020年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车的量产。”

从路测到实现量产只是第二步,第一步是在2013年。

2013年是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井喷之年。通用、戴姆勒、宝马等大型车企纷纷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也被传出申请自动驾驶专利的消息。

同年,百度成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这是百度的首个前瞻性研究机构。IDL成立后不久,李彦宏开始为百度搭建研究院,并亲自担任院长,无人驾驶项目也在IDL内部启动。

2020年9月,又一届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再次提到当年的罚单:“当时坐着无人车上五环时,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反响。在那之后,北京市、工信部以及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和法规,允许科技企业合法地在公开的路面上测试无人车。”

无人驾驶车也在2020年实现了量产。

2020年12月8日,百度在2020Apollo生态大会上正式发布了Apollo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系列产品;其中,百度Apollo智舱已经与超过70家车企600款车型展开合作,实现超过100万台的小度车载OS前装置量产搭载;同时,百度Apollo智驾也已经开启大规模量产,与威马、长城、广汽等品牌在AVP开展合作。

官方数据显示,百度自动驾驶阿波罗测试车队规模已达500辆级别,获得专利数1800件,测试里程总计超过600万公里,获得测试牌照总计超过170张,其中载人测试牌照超过120张;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发布的首批T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已经在长沙、沧州、北京开发。

自始至终,百度瞄准的都是无人驾驶技术。

但在这8年间,无人驾驶的风口已经来了又去。

2016 年底,Google正式将无人驾驶汽车团队从公司剥离,成立独立公司,就是如今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头羊Waymo。同年,通用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

2018年8月,摩根士丹利给Waymo的估值是1750亿美元。同年10月,Drive.ai正式在德州阿灵顿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接送服务,抢走了最快实现Robotaxi的先机。

但在2019年6月26日,Drive.ai提交文件进行项目清盘,裁掉过半员工。同时,苹果向媒体承认收购Drive.ai。

资本市场热钱涌动,永远追逐着风口,稍有起色的新技术总能吸引最多的目光,从人工智能、VR、自动驾驶到区块链,都是如此。

尽管已经实现量产,但无人驾驶的普及并不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之内。2020年,造车新势力站在风口上,但无人驾驶已经稍显沉寂。

百度此时官宣入局整车制造,被资本看好,股价迅速回升,还算不算摸准时代的脉搏?

3.时机

百度被誉为BAT的时候,还是PC时代的领头羊。然而在随后到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屡屡错失良机,不但与AT拉开了距离,还被TMD等互联网新贵反超。

2013年开始,百度大规模转型移动互联网,频繁尝试新业务,从电商到金融,从游戏到社交,百度不惜进入AT的腹地,但都没有太多成效。

转型初期,百度押注技术,虽然没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花结果,但给了百度All in AI的底气,自动驾驶技术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恰好在2020年撞上了风口。

在2020年11月发布的财报中百度提到,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282亿元,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8%,归属百度的净利润达137亿元。

其中核心业务(移动生态、人工智能等)营收213.8亿元,同比增长2%;爱奇艺营收71.9亿元,同比下滑3%,两大业务营收与去年基本持平。

核心业务营收趋于稳定,但很难看到增长的空间,百度需要新的变量。毕竟技术积累得再扎实,专利拿得再多,都不是真金白银的收益。

麦肯锡曾发布数据预测,未来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2300亿美元。

2020年,国内造车新势力迎来洗牌期,许多玩家黯然退出,但与此同时,蔚来、小鹏、理想的市值却一路飙升,行业进入下半场,能存活的都不是弱者。

百度此时入局整车制造,时机很巧,压力不小。

目前,国内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主要分为三种:以蔚来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内部孵化的新团队,以及传统车企携手互联网公司衍生的新品牌。

虽然造车新势力赚足了目光,但第三种仍是主流。

比如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智己汽车,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汽车品牌,以及刚刚被传闻联手的苹果和现代汽车。

百度与吉利的合作属于第三种,但又与同类型的其他案例完全不同:至少在名义上,百度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在以前是没发生过的。

百度也因此成为了所有互联网企业中,第一家高调宣布入场整车制造、并主导造车的玩家。

过去一年倒下的造车新势力无不证明,整车制造,既烧钱又烧脑。汽车工业长达百年的历史中,复杂的业务链条管理恰恰是互联网公司并不擅长的领域。

官宣的合作中,百度以主导地位成为“整车制造商”,但尚未公布首批产品的任何计划。

针对“吉利为百度代工生产?”这个问题,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可以理解为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为百度代工,但这个代工肯定不简简单单是制造,我们有自己的架构、有工程能力、测试能力和包括供应链,更重要的是有生产和质量控制,它是一个工程技术的支持概念。

也就是说,在“百度汽车”产品完成量产并正式上市之前,双方具体的合作模式尚不清晰,这段时间会是多久,也完全无法预测。

4.结语

2015年,贾跃亭公开宣布进军汽车行业,被质疑为“PPT造车”,“下周回国”梗被嘲笑至今。但有心人早就开始跟进,在造车的热土上,走出了好多家市值千亿的公司。

如今,百度官宣入局整车制造行业,尚未公布任何产品,但股价一夜之间梦回巅峰。

时也、运也。

官宣造车只是开始,百度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回答。

标签: 吉利 造车 互联网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