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科技 >> 文章正文

芯片卡脖子 高铁和北斗不怕 产业链独立可控没那么难

发布于:2021-01-01 被浏览:3727次

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投资已达13000亿元,产业规模现已成为世界第一。但在面板行业,优质、精密的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仍严重依赖进口,国内替代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李永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显著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后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基础。

毫无疑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是整个2020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伟

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但也有封喉短板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工业类别都在联合国工业分类中的国家,工业产品产量超过200种,居世界首位。过去10年,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一,产业链全球最全。

在众多行业中,中国已经成为绝对的全球供应中心,比如汽车行业。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之初,现代汽车因中国零部件供应停滞被迫关闭三家工厂,捷豹路虎甚至用行李箱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空运到英国以维持生产。

尽管如此,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之后,两只黑天鹅相继起飞,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独立控制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黄在《中国经济周刊》中写道,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产业链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很容易被别人封锁。一旦面临无法控制的政治或自然因素,产业链可能会断裂。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尖端工业技术和高端供应链卡在美国手中的残酷现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疲软;新冠肺炎肺炎爆发后,这件事的紧迫性更加突出,TSMC切断了对华为芯片制造的供应,这在我们面前显示了这种困境的残酷。

从芯片、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到重型设备制造,甚至是抗疫必备的普通奶粉和额枪芯片,疫情的短期影响凸显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层次和长期薄弱环节。

在2020年两会期间,百度主席李彦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就是深度学习的操作框架,基本上都是采用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大部分还是建立在美国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上。”

TCL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投资已达13000亿元,产业规模现已成为世界第一。但在面板行业,优质、精密的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仍严重依赖进口,国内替代问题亟待解决。

新的“断链”风险仍在积累。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副主任王志乐表示,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发达国家政府十分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外交学院的施叔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他认为大部分行业不会退出中国,因为大部分行业都与安全无关,仍然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一些与安全相关的行业会退出,但那些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他担心这些与安全相关的行业通常处于技术前沿。“西方国家在重建相关产业后,可能会与中国形成两个平行的生产体系,可能会有两条平行的技术路线与之对应。几年后他们会形成新一轮的技术迭代,中国很可能跟不上。”。

发展核心技术,不要幻想弯道超车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弥补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行业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项目,尽快解决一批“瓶颈”问题,在产业优势地区集中培育创造更多独特技能。

在9月16日的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下一阶段,国外“卡脖子”名单将转为科研任务名单,重点是关键核心技术,针对关键基础材料。光刻机、橡胶轮胎、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基本算法、主要设备等核心技术要求,聚集精英力量组织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一批“卡脖子”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产业链,其成功经验是建立在自身艰苦创新的基础上的。

在被誉为列车“心脏”的牵引系统领域,CRRC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介绍说,2003年,株洲所率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永磁牵引系统R&D团队,“从零开始”,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自强之路。

冯江华回忆说,“没有参考资料,也缺乏R&D和检测的相关设备”,CRRC株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很多资料还是靠比较原始的手写记录。

八年后,株洲研究所的永磁牵引系统首次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应用。2013年底,中国高铁开始使用永磁电机,这是该项目研发10年后的事情。

高端芯片供应链的自控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实中却是一片混乱。芯片行业出现了很多“未完成的项目”。投资1000亿元的武汉洪欣、宣布投资90亿美元的成都辛格、计划投资400亿元的陕西昆通半导体等公司先后“爆雷”。

对此,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伟表示,“一些缺乏经验、不熟练、有才华的‘三无’企业加入了集成电路行业。一些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规律认识不够,盲目去项目,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风险。甚至有些项目停滞不前,工厂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龙芯”是国内开发的第一个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系列。2001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研发,得到中国科学院“863”、“973”、核高基金会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经过20年的发展,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仍然明确指出,核心技术的发展不应该幻想“弯道超车”,芯片等高度复杂系统的能力建设需要30年的周期,这不仅需要挽起袖子努力,还需要耐心、坚持,目标是在市场条件下实现自主。

北斗、高铁、工程机械设备等一些行业的核心技术已经进入“无人区”

关键部件国产化和核心技术自主化一直是国内很多行业的方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北斗产业由

8月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奇介绍,400多个单位的30多万科技人员聚集智慧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多种元器件国产化,北斗三号卫星核心部件定位率达到100%。

芯片是卫星的核心部件。中国科学院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微卫星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林宝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北斗三号需要大量计算,北斗三号的“心脏”是由中科院开发的国产龙芯制成,一颗龙芯的计算能力是国外芯片的10倍。

发动机、液压系统、底盘等关键零部件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长期以来的短板。徐工、三一和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核心部件的独立控制。

中联重科的詹春信表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无人区”,中联重科应以原创和基础基础研究成果支持应用型技术创新,为加强、补充和延伸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做出贡献。

中联重科2020年12月批准的66亿元增资计划中,将有13亿元投资于关键零部件的制造。

从2011年开始,三一重工开始研发发动机。现在,其自主开发的发动机已用于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道路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现在,三一重工每10辆泵车就有一半以上是三一重工制造的."三一重工泵业事业部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肺炎疫情期间,公司购买国外底盘受到影响,三一自制底盘可以快速补充,泵车订单激增,按期交付。

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名片,经历了赶超和跑领先三大步骤。现在,进入智能轨道交通新时代,冯江华强调,要确保轨道交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高铁供应链不受影响,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其在产业链前端的原创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行业和创新生态系统,围绕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智能服务,打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系统。

(本文发表于2020年第24期《中国经济周刊》)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