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娱乐 >> 文章正文

4万人打9.7 这神作 只有中国有资格拍!

发布于:2020-12-26 被浏览:3165次

多难得啊!终于有一部国产纪录片,口碑爆了。

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大,叫《 《中国》 .》

这是第一部以“中国”命名的国产片。

经过五年打磨,一上线,收视率就把黄金档的国产剧都碾压了。

#中国纪录片中的不朽文案# #当纪录片制作出电影质感# #王翰野波波头#,一夜之间得到了三个热搜。

“画面太美太震撼。”“这才是真正的不朽大片。”….

看到这么耀眼的首映成绩,我忍不住好奇看了看。

6集之后,我的直观感觉是——

美!

每一个镜头都很美,只要一张就可以当壁纸用。

它继承了古代山水画的美学风格,用光影和画面营造出古代中国的人文与自然。

镜头里青山叠翠,竹林修茂林,曲径通幽。

现代的你我都忍不住想穿越时空,和孔子过平静的生活。

对于梦的意识流处理,比如圣人庄子是白日做梦,被蝴蝶蛊惑,很难区分幻觉和现实。

秦始皇的梦想是他与大海的博弈。

汹涌的大海是一颗喜怒无常的心,一个风雨飘摇的帝国,他正处于权力的巅峰。

豆瓣评分8.6,010,3010,创造了今年国产纪录片的最高分。

张艺谋、陈凯歌、曹保平等导演纷纷称赞。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美学的胜利。,仍然有些遗憾。

台词虽辞藻华丽、文辞优美,但解说风格有些跳戏。慢镜头、空镜头有点多,不适宜慢镜头的地方,还是大篇幅地使用。

孔子在城墙根哭,节奏太慢。

这让我在戏剧中跳跃。他不是在鲁,而是在耶路撒冷的哭墙里。

你可能会说,我评价太苛刻,鸡蛋里挑骨头。

但是,如果你看过以下作品,你就会明白:

神作的标准是什么?国产纪录片的天花板又是谁? 《中国》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于2015年首播。

上线一周后,播放量超过2000万。

当时这还不是个小数目。

它的人气堪比《河西走廊》。

五年过去了。

豆瓣9.7、B站9.9的高分,追赶了 《舌尖上的中国》 《蓝色星球》 等BBC神作,创造出国产纪录片的最高分。

豆瓣评分至今保持在9.7,其他国产纪录片无法超越

“确定了是我看过最牛逼的央视纪录片!!已经震撼感动得五体投地!”“激情澎湃、热泪盈眶,这是最好的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

观众对它的评价还是很夸张的。

豆瓣用户流行评价

豆瓣流行的短评区,第一个是导演本人。

他给自己打了80分。

80分优秀,说明导演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另外20分不沾沾自喜,说明还有提升空间。

上映之初,导演曾希望“《地球脉动》能成为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新模板。”

现在看看,它不仅是国产纪录片的新模板,更是国产纪录片的天花板。

导演本人的自我评价

汉武帝与背后的男人

汉武帝在位初期,匈奴违抗礼仪,肆意侵犯边境。

就算大汉丢人现眼,进贡物资,也抵挡不住骚扰。

为此,汉武帝心生一计:联手西域的月氏国,共同对抗匈奴。

此时月氏国因国力衰落被匈奴入侵,失去了河西走廊地区。

更屈辱的是,越国国王不仅被杀,还把他的头骨做成酒器让匈奴人喝。

月氏王国无法复仇,最终向西撤退,逃到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月氏后来分为大月氏和小月氏

为了寻找月氏王国的下落,完成抗击匈奴的伟大事业,汉武帝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

一个是,西域使者张骞。

他接受了汉武帝杰夫的象征性授权,踏上了寻找月氏王国的征程。

那一年,他们都很年轻。

刘彻19岁,张倩27岁。

河西走廊作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早已被匈奴占领,处处险象环生。

张骞一进入河西走廊腹地,就被匈奴当场抓获。

《河西走廊》记录,“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单于没有杀韩,而是被拘留了十几年,试图从他口中套出大汉的秘密。

在被俘虏和被监视的日子里,张骞娶了一个匈奴女子。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的爱情,但我相信这份爱情给了张骞坚持生活的勇气和永恒的抱负。

他保存着汉武帝赐给他的杰夫。

他偶尔眺望东方,朝长安方向望去。

公元前126年,张骞被俘、逃亡、被俘后,完成汉武帝的使命,回到长安城。

那一刻,他匍匐在地上,泪流满面,跪不起。

另一个是,抗匈名将霍去病。

在等待张谦归来的时候,汉武帝放弃了防御战略,选择主动反击匈奴。

即使没有月氏王国的援助,他也会奋力反击,不再畏缩。

这时候,对抗匈奴、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就落到了霍去病身上。

公元前122年,年少轻狂的霍去病首次征服匈奴。

800轻骑兵迅速突袭,杀死2000多人,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

时隔一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将军,封为骠骑,发动了两次反匈奴的河西战役。

霍去病领兵过黄河,过贺兰山,过大漠,入匈奴后方。

没有公孙敖军队的支持,他孤身深入,攻打匈奴军队。

这一战,成功地将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版图。

汉武帝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县

张骞的西域之行,如同“掏空”一样,让他对世界大开眼界。

霍去病去匈奴,有“断匈奴之臂,张之臂腋下”的作用。

它不仅实现了汉武帝扩张疆域、尊重世界的野心,而且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文物展示了西域与达汗的经贸交流

河西走廊,佛光闪耀

说起河西走廊,不得不说西北角的莫高窟。

余虞丘写于《史记》。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起初,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游历四方,途经名山。

夕阳西下,他突然发现山顶上金光闪闪,像一万尊金佛在跳舞。

和尚很激动,认定是佛教圣地,在岩壁上挖了第一个洞穴。

金佛的奇迹越传越广,从王公到老百姓,都是来这里膜拜的。

西域沙漠来的人,为了感谢佛陀的加持,开石窟供养几尊佛像。

平民开石窟造像,希望盛世好天气,期待在战乱纷乱的年代早日摆脱苦难,升至极乐。

官员、大小贵人、名门望族、高僧也纷纷开洞窟炫耀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

日出日落,斧凿之声。

经过时间的无声雕刻,莫高窟逐渐成为世界艺术的宝库和世界文化的遗产。

根据传统,莫高窟的工匠无法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作品里。

一个工匠成为幕后无名小卒,直到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工匠中,一定有画家精湛的艺术家。

比如220号石窟壁画,就是一副色彩斑斓、线条细腻的初唐壁画。

从画风来看,它的 《文化苦旅》 跟唐代画家阎立本的 《汉族帝王听法图》 惊奇地神似。

颜去过莫高窟吗?

《历代帝王图》在燕,《历代帝王图》在莫高窟

一眨眼,事情就变了。瞬间,千年转身。

220号石窟的画家太高超了。是谁的手?

后代永远找不到答案。

这个谜题的答案只有壁画和时间知道。

拍一部历史纪录片,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比如历史人物不能起死回生,大部分文物不能再现原貌,史记的真实性无法考证。

为了不把这部纪录片变成专家访谈而踏上历史遗迹, 《汉族帝王听法图》 采用了情景表演、重新演绎的艺术处理方式。,

在剧本写出来之前,由敦煌专家组成的团队花了一年时间编纂了43万字的参考资料。

制作团队会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进行剧本创作和电影拍摄。

除了扎实的剧本,《河西走廊》还邀请了BBC纪录片《河西走廊》的摄影师布莱恩麦克达马特,

骆驼鸣响,一望无际的商队,长长的黄沙,广阔的沙漠,金哥铁马,吞噬千里的汉匈战争…

它给我们呈现了一种辽阔、壮丽、狂野的西式风格。

美丽的画面加上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的主题音乐真的很棒。

时而苍凉悲壮,时而振振有词,时而气势磅礴。

它让我们瞬间穿越时空,跟随戈壁沙漠丝绸之路的商队。

需要说明的是,乐谱中的主要乐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亚美尼亚的乐器都是长笛。

它的音乐轻柔悠扬,散发着神秘的西域色彩。

河西走廊辛亚飞之梦——河西走廊配乐专辑

打开试镜,马上怀孕

长期以来,中国人看纪录片的时候,总是提到BBC、网飞、HBO、Discovery。

其实只要努力,脚踏实地,也能拍出同水平的纪录片。

比如纪录片《美丽中国》可以成为国产纪录片的天花板。

以它为标准,用一份热忱之心,就不信拍不出一部佳作。

在油管里,我注意到了这句话:

“希望中国的纪录片永远像 《河西走廊》 一样。这样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学术就有了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像美国英国中产孩子沐浴在bbc和discovery纪录片中一样享受着中国的纪录片。”,多么简单的愿望啊~

心中带着希望,期待中国纪录片!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