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热帖财经资讯网 >> 育儿 >> 文章正文

内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发布于:2020-11-20 被浏览:3041次

作者|张克礼

看到报道,真的哭笑不得。

浙江金华一名铁路民警执勤时,发现一个小男孩独自站在门口,一脸无奈。

当警察问及此事时,男孩小旭愤愤不平地说:“我父亲今天早上带我出去,把我放在这里,然后自己离开了。

小旭也对自己被“抛弃”在地铁站的原因保持沉默。警察不得不联系男孩的母亲,接到电话的母亲带着疑惑匆匆赶来。

原来,我父亲带小旭出去了,因为小旭总是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在学校也有些不合群。

爸爸觉得这不是个事,就把小旭扔在地铁站里,希望他能多和别人交流,尝试独立回家练练勇气。

但这真的对培养孩子的勇气有作用吗?

我觉得,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们没有学会外向、勇敢、独立的概念,却深深地烙印着被父亲抛弃的阴影。

我还记得曾经见过一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外向,规定孩子每天必须主动和25个陌生人打招呼,打完才允许回家。

甚至每天带着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把他们推入人流。

结果,孩子越来越害怕,甚至拒绝与他人交流。

相反,复杂而沉重的无效社会化无形中消耗了内向儿童的精力,只会得到更糟糕的结果。

父母一心想让孩子练「胆」,最终恐怕只会让孩子吓破胆。

内向不是缺陷

有一次,我回老家参加一个家庭聚餐。

一个6岁的女孩正静静地坐在餐桌旁,这时其他几个家长在谈论她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天赋。

女孩的妈妈骄傲地说:“我女儿很会跳舞。我请她给你表演。

之后,母亲推了推女儿,命令她放下餐具:“来,不吃了,起来给阿姨叔叔们表演”。

女孩甜甜地皱着眉头,嘴不自觉地瘪了起来。

我看过去,看到那个女孩眼里含着泪,充满了恐惧和反抗。

那一刻,好像小时候被父母骂过一样。“这孩子性格内向,这么没礼貌,不好意思。

我实在受不了,就开始劝阻:“别,这地方小,不好陈列,孩子还没吃饱。”。

但是,女孩妈妈的大嗓门盖过了我:“不只是表演,还是那么小家子气,怕以后长大真的一文不值。”

其实不只是女生和妈妈这么想。似乎整个社会的人都会把内向等同于失败者,懦弱,自卑。

外向活泼的孩子很容易得到表扬和肯定。他们懂得如何赢得亲朋好友和长辈的好感,在面对同样的条件时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其实内向不是缺陷,也不是孩子自卑无用的代名词,只是性格而已。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两种性格无优劣之分,区别在于获取能量的方向不同。

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活动给自己充电。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的精力指向内心。

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他们安静,喜欢独处,更善于自省和思考。

而且有研究数据显示,世界上70%的成功人士其实都是内向的人。

很多伟大的思想、艺术创作、发明都来源于安静理性的人,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肖邦的《夜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三毛的《撒哈拉故事》.

他们喜欢与灵魂中的思想交流,从那个安静的世界中发现独特的宝藏。

简单粗暴地把孩子内向当作是一种缺点,一种病态,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天才性格”,请学会珍惜。

这可能是另一种惊喜的礼物,因为内向的人也可以取得显著的成就。

接受孩子,从接受他们的性格开始

回顾央视追踪拍摄10年的纪录片《零零后》,印象最深的是《一一的世界》。

孩子们是3岁的女孩,在北京的巴学园幼儿园学习。

在巴书院,一个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一个人看书吃饭散步打游戏。

她说:“我喜欢自己玩。我觉得自己玩挺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有权利。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喜欢安静独处,社交能力差,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有问题,都会极度焦虑。

然而,一个接一个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她从来不觉得女儿不交朋友很奇怪,也不觉得一个人是错。

相反,母亲会先倾听孩子的想法,接受孩子的性格,然后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当她十几岁的时候,她有自己的朋友,愿意做一些志愿者活动,但她仍然喜欢一个人。她坦然地说:“朋友是接受来自世界的信息,独处是整理世界的信息,可以升华沉淀她和朋友所学,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年轻,思维和格局比很多成年人更广阔。同时,母亲一个个接受的勇气,不禁让人佩服她深邃的教育理念。

爱一个孩子应该是他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想要的。

看完这个视频,我也想起了另一个“内心的孩子”。

他不是那种偶像艺人,只是性格比较慢热,但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吸引了无数粉丝,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他曾在采访中说:“内向不是性格缺陷,是一种性格。所以,没必要勉强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接纳自己,拥抱自己的性格。

深信不疑的父母,如果不能接纳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性格气质当成社交障碍,天天否定孩子,天天想着改变孩子,那孩子怎么能从心底接纳自己,成就自己呢?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是所有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作为一个孩子,请允许他有自己的性格。他们不是与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只是在以一种安静的方式改变世界。

任何孩子都应该被允许“活出自己”

罗永浩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你别看我站在舞台上能胡扯那么久,其实我是个很内向的人。参加五人以上的聚餐,感觉很不舒服。每次晚饭后回家,我都要读一天书才能忘掉它。

乍一看,这个话语极其矛盾,说他很内向,能站在台上给很多人演讲。

其实这也是在传递一个信息:

内向判断标准不是单纯看孩子会不会聊天,是否爱和人交流,是否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是否能参加一些活泼的活动。

很多人看到孩子有这些表现:胆小、害羞、不合群、不愿意表达,就直接假设孩子性格内向,很难吸引人,很难成就。

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性格。孩子可以内向但勇敢,也可以外向但害羞。

父母要明白,每个性格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自己的“恢复空间”,都有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正如《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书中所说:

“父母和老师应该认识到,内向只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差异。学会接受,学会沟通,学会帮助孩子成长,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爱孩子,请允许他活出自己,拥有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张克礼,自由撰稿人,个人成长实践者,心理学重度爱好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孩子 的人 性格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